无线球杆仪是数控机床(CNC)动态精度检测的核心工具,通过测量两轴联动形成的圆轨迹与标准轨迹的偏差,快速诊断几何误差、动态误差及间隙误差,为机床调试、补偿及预防性维护提供数据支持。其核心部件为高精度伸缩式线性传感器,两端各有一个精密球,通过磁力碗座分别固定在机床主轴和工作台上。当机床按预设圆轨迹运行时,传感器实时采集实际轨迹数据,并与标准轨迹对比,分析误差类型(如反向间隙、垂直度、伺服不匹配等)及幅值。无线设计通过蓝牙传输数据,避免线缆干扰,支持在防护门关闭状态下操作,提升安全性与便捷性。
一、准备工作
检查设备:
确认无线球杆仪主机、磁力吸座、标准杆(可伸缩/固定长度)、适配器等配件齐全。
检查电池电量:确保主机和接收器(或基站)电量充足。无线系统通常采用可充电锂电池。
检查球头:确认两端的精密球头无损伤、无污物。
环境准备:
机床处于关机状态。
清洁机床工作台和主轴锥孔,确保无油污、切屑。
确保测试环境温度稳定(避免阳光直射、空调风口),减少热变形影响。
选择测试平面和长度:
根据机床结构和诊断需求,确定测试平面:
XY平面(z常用)
YZ平面
XZ平面
选择合适的标准杆长度(常见为100mm,150mm,300mm)。长度应接近被测轴行程的1/3-1/2,且能避开机床干涉。
二、安装球杆仪
安装固定端(Base End):
将磁力吸座牢固地吸附在机床工作台上。
将标准杆的固定端球头装入磁力吸座的万向节中,确保连接稳固。
安装移动端(Spindle End):
将配套的主轴适配器(如BT40,BT50,CAT等)装入机床主轴并夹紧。
将标准杆的移动端球头装入主轴适配器的万向节中,确保连接稳固。
调整初始位置:
手动移动机床,使球杆仪大致处于拉伸状态(预加载)。
调整磁力吸座位置,使两端球头对齐,标准杆基本与坐标轴平行。
锁紧磁力吸座。
三、连接与校准
开启设备:
打开无线球杆仪主机电源。
打开电脑上的专用分析软件,并启动无线接收模块(如果独立)。
建立无线连接:
在软件中搜索并连接到球杆仪主机(通常通过蓝牙或专用2.4GHz无线协议)。
确认连接成功,软件显示实时读数。
零点校准(Zeroing):
在软件中执行“零点校准”或“归零”功能。
此时软件将当前杆长设为基准长度(0位),消除初始安装误差。
四、编程与运行测试
设置测试参数:
在软件中选择测试类型:通常为圆测试(Circularity Test)。
设置测试方向:顺时针(CW)或逆时针(CCW),建议都测试。
设置进给速度(Feed Rate):根据机床性能和标准(如ISO 230-4),通常选择中等速度(如500-1000 mm/min)。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失步。
设置测试半径:即球杆仪的有效测量半径(标准杆长度±预加载量)。
生成并传输G代码:
软件会自动生成标准的圆弧插补G代码程序(如G02 X...Y...I...J...F...)。
通过U盘、RS232或网络将G代码程序传送到机床CNC系统。
运行测试:
将机床切换到自动运行模式。
调用并运行传输的G代码程序。
机床将按指令在选定平面内执行一个完整的圆周运动。
无线球杆仪实时测量杆长的微小变化(μm级),并通过无线方式将数据传输到电脑软件。
五、数据采集与分析
数据记录:
软件实时绘制出实际运动轨迹图(通常显示为一个变形的圆)。
测试完成后,软件自动保存数据。
结果分析:
观察轨迹图:根据轨迹的形状判断主要误差类型:
椭圆(长轴在45°):伺服增益不匹配。
哑铃形:反向间隙过大。
偏心圆:标尺误差或伺服滞后。
不规则变形:导轨直线度、垂直度问题或机械松动。
查看量化数据:软件会计算总圆度误差(Total Circular Deviation)、各象限误差、反向间隙值等。
对比标准:根据ISO 230-4或其他行业标准评估机床精度等级。
六、拆卸与收尾
拆卸:
测试完成后,先取下主轴端的适配器。
松开磁力吸座,取下固定端。
小心收好所有部件。
关机:
关闭球杆仪主机和接收器电源。
关闭分析软件。
报告生成:
使用软件生成标准化的测试报告,包含轨迹图、数据表格、结论等,用于存档或维修参考。